生娃就发钱两家民企猛砸28亿催生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4-21 13:11

  作为中国乳业头部企业,它们接连推出了超过十亿元的“生育补贴”。说白了,过去我们常常听闻,政府为你生娃补贴,现在中国民营企业也开始发力了。

  这一消息迅速登上热搜。乍一听,很多人都下意识觉得,又是催生的一种“新姿势”,但其实背后蕴藏着的逻辑更为复杂。

  2025年4月10日,伊利宣布推出16亿生育补贴,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600元的生育补贴,还附赠从孕期到娃三岁的全套健康咨询服务。据悉,自4月15日起,符合条件家庭可前往就近母婴门店或伊利金领冠电商旗舰店、自营店报名申领该补贴。

  就在不久前,2025年3月26日,飞鹤宣布,将于4月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总规模为12亿元的飞鹤生育补贴计划,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的生育补贴。

  1500元的实物兑换券,不管是孕妇还是宝宝都可以兑换到奶粉,一孩、二孩及多孩家庭也都可以申请。如果按最低人均1500元计,最多可以惠及80万人次。

  熊猫体育官方网站

  一方面,这无疑是对社会生育需求的积极回应,真金白银砸下去确实能帮家庭减轻点育儿压力,社会好感度直接拉满。

  今年两会期间,“制定促进生育政策,发放育儿补贴”被明确写入《政府工作》,这标志着中国生育支持政策已从口号转向实质性措施,将对奶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。在政策引导下,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生育补贴措施,奶粉巨头们也迅速跟进,全方位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已成为行业新动向。

  有企业愿意履行社会责任是好事,最好大家都能“卷”起来才好,才能更有力地参与到“减轻家庭育儿负担”这个议题上来。这也是为什么无数网友呼唤:蒙牛距离生育补贴,就差一个官宣?

  在人口结构转型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历史交汇点上,这两家乳企在婴幼儿奶粉市场始终处于“近身搏杀”。

  飞鹤主打“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”的定位,凭借奶源和营销,在高端奶粉市场颇有影响力。

  从不同的业务板块来看,2024年前三季度,伊利旗下液体乳实现营收575.24亿元,尤其在第三季度环比增长24.12%,呈现明显向好。

  奶粉业务,伊利也表现得不错,奶粉业务整体销量跃居中国奶粉销量第一。2024年前三季度,伊利奶粉及奶制品营收213.30亿元,创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7.07%,且增速仍在提升。

  从数据的表现来看,能明显感受到伊利对于奶粉业务的重视程度。伊利成人奶粉的市场份额已经稳居行业第一,但细分到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,行业龙头则是飞鹤。

 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飞鹤的营收支柱。数据显示,2024年,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为190.62亿元,同比增长6.6%,占总营收的91.9%。

  另据权威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,截至2024年,飞鹤奶粉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连续六年中国销量第一,连续四年全球销量第一。

  不过,伊利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上升势头也很强劲,去年前三季度营收是高个位数增长,到了第三季度增速超过了两位数。

  对比来看,飞鹤在婴幼儿配方奶粉赛道市场占有率超过20%,伊利最新数据显示,相关的零售市场份额为16.9%,二者的差距并不算大,且伊利奶粉的业务增速十分迅猛。

  2023年的时候,伊利就将奶粉业务拆分为成人营养品事业部、婴幼儿营养品事业部,并持续加大了投入,“老少”两手抓。

  行业竞争激烈叠加整体市场的收缩,飞鹤显然不能懈怠。这次,它在业内率先大举启动生育补贴,试图谋取更大的业务增长。伊利紧随其后,补贴金额超越飞鹤,竞争将加剧。

  乳制品行业大环境低迷,此前面对业绩增长放缓的现实,伊利也在寻找增长点,包括之前看到的各种跨界,包括涉足奶啤、无糖饮茶等赛道,但并未激起什么水花。新品层出不穷,但能创造出“新需求”的,并不多见。

  伊利发布的2024年三季报显示,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90.39亿元,同比下滑8.59%。营收虽然下滑,但归母净利润突破“百亿”大关达108.68亿元,同比增长15.87%,再创历史新高,稳居亚洲乳业第一。并且,伊利还对2025年提出了利润率不低于9%的目标。

  熊猫体育官方网站

  推动乳业业绩增长无非两个方向,要么加强产品,要么加强营销。业内有共识,营销对于增长的作用太大。所以,乳业巨头的营销费用一直是花销的大头。但面对如此市场环境,伊利去年专门提到,将会降低广告费用,控制渠道成本。所以说,花钱是一门技术,社会责任这块做好了,对品牌而言也是一种投资。

  换句话说,面临有增长挑战的奶粉市场,好的投资行为或将注入新的活力。就像这次生育补贴,用实际行动构建“生育友好型社会”,能加强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。只要乳企的产品好,这类专业的必需品,宝妈们后续复购的可能性很大。

  有意思的是,艾媒咨询曾经做过的一个调研,相关数据显示,网民对中国乳业典型企业的褒贬较为一致,其中,口碑评价较高的品牌就是飞鹤和伊利,网络口碑分别为71和70。

  无论是伊利还是飞鹤,在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一领域都瞄准了高端市场,因为高端市场不仅意味着价格高,也代表着品质的提升。

  毕竟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起步晚,经历了信任危机和信任重建。在2023年新国标的实施下,中国婴幼儿奶粉的营养配方才迈向了更全面和科学的阶段。

  年轻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度已经逐渐加深。并且,在婴幼儿奶粉的选择上,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础营养供给。他们对科学配比关注度高,并愿意为配方全面的高端婴幼儿奶粉支付溢价。

  艾媒咨询的显示,2024年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的价格接受度有所提升,200元/罐及以上的占比均高于2023年。

  对于乳业巨头而言,提供生育补贴也符合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大方向,不仅符合国家人口战略,还可能改善乳制品行业市场情绪,强化头部企业竞争力。

  飞鹤和伊利这样的头部企业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,无疑也会带动更多同行们加入到生育补贴计划中来。

  中国牛奶主产省份集中在内蒙古、河北和黑龙江。资料显示,2024年,前十家奶粉企业总体市占率超过87%,集中度进一步提升。

  事实上,中国乳制品出口量很小,主要产品为大包粉、婴幼儿配方粉和炼乳,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中国香港、韩国、中国澳门等。2024年,中国乳制品累计出口4.52亿美元,同比增长7.73%,出口数量为13.19万吨,同比增长17.47%。

  再看进口数据,2024年中国乳制品进口数量为262万吨‌,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26万吨,同比下降9%,进口金额为112.33亿美元‌。

  中国乳制品的出口数量尽管有所上升,进口数量下降了,但总体来看,本土产业的产能供给,仍然难以完全填补庞大的消费市场的需求缺口。

  在美国强加关税的背景下,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国内消费市场迭代升级的双重语境,也在时刻提醒中国的乳企,要在产品研发方面持续加大投入,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中,完成自身的蜕变升级。